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弥漫性混合型纤维肌发育不良1例。患者因意识障碍13 h入院。CT血管成像检查示双侧颈内动脉至腹主动脉范围内全身大动脉、中动脉管腔弥漫性扩张,伴多发局限性管腔狭窄及狭窄后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呈典型“串珠样”改变。头颅CT平扫示右侧丘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考虑为右侧丘脑急性梗死。综合影像学检查考虑为弥漫性混合型纤维肌发育不良。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混合型肝癌(CHC)及肝内胆管癌(IC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并经病理证实为ICC或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ICC或CHC患者225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135例,年龄(58.7±10.4)岁。依据病理类型分为ICC组172例和CHC组53例。健康对照组选自同一医院接受常规健康检查的个体,共纳入450名,其中男性189名,女性261名,年龄(56.7±9.3)岁。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C和CH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OR=9.373,95%CI:4.784~18.363,P<0.00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OR=7.151,95%CI:1.195~42.776,P=0.031)、糖尿病(OR=3.118,95%CI:1.733~5.612,P<0.001)和肝内胆管结石(OR=18.650,95%CI:5.210~66.767,P<0.001)是ICC发生的危险因素。HBsAg(+)/anti-HBc(+)(OR=54.891,95%CI:17.434~172.822,P<0.001)和HCV-Ab(+)(OR=37.785,95%CI:5.720~249.611,P<0.001)是CH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HBV感染、HCV感染、肝内胆管结石、糖尿病和肝硬化是发生ICC的危险因素。HBV、HCV感染是发生CHC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HCC-CC)的病理形态特征及病理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30例cHCC-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Goodman标准及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分别对组织形态学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患者中其中男28例,女2例,平均年龄50.4(31~72)岁。Goodman分型:Ⅰ型(即碰撞型肿瘤)9例,HCC与CC相邻而生,随生长碰撞融合;Ⅱ型(移行型肿瘤)21例,HCC与CC混杂生长于同一瘤体内,两者间见移行过渡。依据2019年第5版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cHCC-CC 25例,cHCC-CC-中间细胞癌5例。30例患者21例伴肝硬化,1例伴肝吸虫,2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9例免疫组化巢蛋白(Nestin)阳性,66.7%死亡(6/9),33.3(3/9)仅存活6个月。1年复发肝切除术率3.9%,原位肝移植术50%。复发后肝叶切除术比肝移植术总体生存期长(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为8.3%和66.6%,5年生存率33.3%(3/9)。复发率虽较低,但大多数患者(8/12)在移植术后半年到2年内,因肿瘤转移等脏器并发症而死亡。结论cHCC-CC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Nestin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肝切除术为更佳的外科治疗策略。
简介:目的:分析针灸推拿联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混合型颈椎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月我院接受的67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案例,结合治疗方式实施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实施的是针灸推拿以及针灸推拿联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两组案例治疗后对数据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是94.1%,对照组是72.7%,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的颈椎功能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对于混合型颈椎病案例实施针灸推拿联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缓解了不良症状,值得实施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伴有腺样囊性癌的混合型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2018—2021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宫颈伴有腺样囊性癌的混合型癌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测,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绝经后老年女性,平均年龄74.7岁。临床症状为无明显诱因阴道出血。1例为内生性肿瘤,2例为外生性肿瘤,平均直径3.3 cm。2例行根治性手术,浸润宫颈外1/3层、中1/3层,淋巴结均未见转移性癌;1例患者仅行组织活检。镜下观察,3例以筛状结构为特征,筛孔内充满嗜碱性黏液样物质,周围有双层细胞排列的小管状结构,瘤细胞胞质少,具有宫颈基底样细胞特点。3例均合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鳞状细胞癌,其中1例同时合并有非特异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免疫表型上,p63免疫组织化学可显示双层上皮结构,外层上皮阳性,但S-100蛋白标记外层上皮呈阴性,CD117、p16INK4a(克隆号E6H4)和MYB蛋白检测阳性;3例PD-L1(克隆号22C3)肿瘤伴随诊断综合阳性评分均小于1。1例患者术前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另2例术后组织切片RNAscope原位杂交检测示高危型HPV感染。采用断裂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3例均未显示MYB基因重排。随访时间平均23.3个月(分别为36、28和6个月)。2例行手术及放射治疗,无病生存。1例仅行放射及药物治疗,带瘤生存。结论宫颈伴有腺样囊性癌的混合型癌临床极为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肿瘤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无MYB基因重排,且具低PD-L1免疫反应性。根治性手术加放化疗目前仍是主要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集电线路是风电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电机组发出电能的输送载体,一条集电线路带多台风机运行,运行中若集电线路发生故障,其所属风机均将受累停运脱网,造成较大的电量损失,加强对集电线路常见故障的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对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实际意义。目前大部分风电场采用混合型集电线路,即架空线路和地埋电缆相结合的方式,若发生故障,查找原因和处理均较为困难,本文主要对风电场混合型集电线路常见故障及原因进行梳理,并就故障查找处理及预防提出可行性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MCTD) 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发展过程。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以咳嗽、咳痰为首发表现的MCTD 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反复咳嗽、咳痰初步考虑为肺炎, 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后行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确诊为MCTD, 予泼尼松、硫酸羟氯喹等治疗,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病情好转出院, 嘱其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松、硫酸羟氯喹等治疗。但患者依从性较差,病情不断进展合并多种并发症且复杂多样,多次入院治疗。结论 临床上遇到以咳嗽,咳痰等为首发表现且对症治疗无效者, 应高度警惕MCTD, 及时行自身免疫性相关检查且需要关注其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日常姿势管理对混合型脑瘫儿童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后活动能力影响的重要性,规范其具体的实施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30名混合型脑瘫患儿,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只在医院进行常规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而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外,增加培训家长在住院期间和日常生活中的姿势管理指导。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后,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项)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和异常姿势改善情况。结果:15名观察组的患儿较对照组的患儿运动功能和异常姿势明显改善,各项分值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日常姿势管理对于混合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影响很大,科学正规的康复训练配合良好的日常姿势管理,能让混合型脑瘫患儿在获得和学习新的运动功能时进步更快。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日常姿势管理对混合型脑瘫儿童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后活动能力影响的重要性,规范其具体的实施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30名混合型脑瘫患儿,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只在医院进行常规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而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外,增加培训家长在住院期间和日常生活中的姿势管理指导。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后,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项)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和异常姿势改善情况。结果:15名观察组的患儿较对照组的患儿运动功能和异常姿势明显改善,各项分值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日常姿势管理对于混合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影响很大,科学正规的康复训练配合良好的日常姿势管理,能让混合型脑瘫患儿在获得和学习新的运动功能时进步更快。
简介:摘要:本试验分别对单一使用煤油以及柴油做煤油辅助捕收剂、异丁基黄药做煤油辅助捕收剂三种加药方式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用异丁基黄药做煤油的辅助捕收剂可显著提高金属回收率,使钼尾矿品位由0.013%降到0.011%,钼金属回收率由85.02%提高到88.43%,研究成果可作为辉钼矿选矿时选用捕收剂的指导。
简介:摘 要:采用MOH-2型捕收剂对攀西某钛铁矿进行了浮选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一粗三精两扫”的浮选流程可获得钛精矿TiO2品位47.43%、金属回收率75.75%的试验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