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虹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9-09-19
  • 机构:河南浚县实验中学李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李白、王昌龄的绝句在表现内容、构思方式、诗歌风格等方面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创作个性,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开拓了绝的题材,提高了绝的表现手法,以组诗的形式扩大了绝的容量.李白、王昌龄二人个以其成功的艺术实践为唐代绝的成熟和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标签: 李白 王昌龄 七言绝句 风格 诗歌
  • 简介:<正>旧题宋谢枋得选、明王相重订的《千家诗》,作为一部童蒙读物,入选的都是唐、宋时代的近体诗,其中标明谢氏所选的两卷,上卷收绝句九十四首(今本或少录三首,为九十一首),下卷收律诗四十八首(后有两首明诗,恐为王相所补)。大约王相见所选只有而无五,遂另选《五千家诗》两卷补之,并各加简注,合刊为一。

  • 标签: 《千家诗》 诗题 七言绝句 校议 《全唐诗》 《宋诗纪事》
  • 简介: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这里先不说白居易在这首绝句里是从什么角度理解和思考的.讲,有智慧的人,必是沉默寡言的人.还有"行不言之教"、"希自然"等等都谈到"不言"的道教理论.有些好道者,习惯以"道不可言"来回答信仰群众,而多半这样的回答都带几分傲气.细纠其因是对道或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以借"不言"而解脱.其实老君的"不言"、"希"、"不可道"都是教化众人既不施政令于民,又要养自身真气,存阴柔之德,万事不可妄言,并非不言.就像白居易所说"缘何自著五千文"一样.若老君强调不言,那么为何传授五千文于世,为何于祖庭楼观台讲经?

  • 标签: 白居易 七言绝句 角度 应该 理解
  • 简介:遗山用轻巧、灵便的绝句,把强烈的亡国之悲,彻骨的遗民之痛,或借白描以纪实,或借景物以寓怀,或借题画以发挥,或借赠答以寄托,有字字泣血的控诉,更多的则是感慨深沉、苍凉沉郁、自成格调的“挽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丧乱绝句是遗山丧乱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丧乱诗 亡国之悲 遗民之痛
  • 简介:伟大诗人杜甫具有善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即使在其为数不多的绝句中也体现得比较充分.其对绝句题材的开拓主要是以联篇绝句反映重大政治题材和以绝句论诗;对抒写个人感兴等传统题材的新变主要是以描述等手法具体细致地摹写景物以表达其闲适之情,此与传统绝力求浑然悠远的风格以及主要抒发送别、宫(闺)怨等情怀有所不同,显示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

  • 标签: 杜甫 七言绝句 题材 风格
  • 简介:<正>对于教育者来说,“身教”固然重要,“言教”却是根本。往往有这种情况,一堂课、一次谈话、一个报告,收效甚少,倒不是教育者本身的日常行为所致,而是在于教育者的“言教”水平和质量,笔者平时与同行交谈,共同的一个体会是,教育者的“言教”要做到“不言”。一、要言之有理,不要言不及义。说话有理,是思想教育力量所在。“理直气壮”就有这个意

  • 标签: 教育者 日常行为 思想教育工作者 教育力量 教育效果 言教
  • 简介:书法不仅是一门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更是学无止境的精深学问。唯望《中国书法》为弘扬书法艺术,振兴传统国学而努力精进,别辟生面,更上层楼。

  • 标签:
  • 简介:<正>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兼工各种诗体。他的古,大多创作于青年时期。后来,他偏重于写近体诗(尤其是五律绝),古篇章渐少。近人冒广生云:“流传古多少作,如璞未离光已溢。”正指出了这个事实。

  • 标签: 王维 七古 七言古诗 桃源 《老将行》 汉乐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薛素素,名薛五,字素素,以字行。又字素卿、润卿。是明代万历年间女书画家、诗人。吴郡(今苏州)人,后流落为金陵秦淮名妓。中年长斋绣佛,后为李征蛮所娶。素素姿容妍稚,工诗善书,又谙音律。习书法,作《黄庭经》小楷尤工。又擅画,山水、兰竹下笔迅扫,兼擅自描观音大士,花卉、草虫,各具意态。素素多才多艺,还工刺绣。又善弛弓挟弹,能以两弹丸先后发,使后弹击中前弹碎于空中,故以女侠自命。

  • 标签: 薛素素 楷书 明代 书画家 女性
  • 简介:<正>一、起源中国的诗到了唐代,是很昌盛的时代。然"有开必先,凡事皆然",它的演进也当不能例外。我们已知道它的发达时期,就不可不知道它的诞生和经过,故始自什么时候?是文学史上一个虽不能说是很大也不能说是很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答,人异其说:在任昉的《文章缘起》里以为是始于汉武帝的《柏梁》联句,但考之于史,在它里面

  • 标签: 七言 文章缘起 柏梁 东飞伯劳歌 《陌上桑》 燕歌行
  • 简介:诗二首廖提双《大竹党史》五岁欲觅蹊径为斯刊小试春秋又有年一代枭雄说旧事 几多儒土弄新弦后生梦里陶朱富 太史眼中责任田五载寒酸谁与共 二三学子乐骈阗春游白公馆香山含秀郁青葱 更有忠魂化彩虹碧血斑斑肥劲草 悲歌阵阵啸苍穹驰驱华厦传烽火 寄梦小楼唱大风...

  • 标签: 七言 责任田 枭雄 忠魂 劲草 党史
  • 简介:<正>《唐以前的诗》是黎昔非先生的一篇旧作,发表于1930年中国公学出版的《中国文学季刊》(第三号)之"中国公学大学部文理学院庚午级毕业纪念刊"中。今重刊此文,对了解黎昔非先生其人及所处时代相关学术,都有相当大的帮助。黎昔非(1902—1970),广东兴宁县人。21岁入梅州中学,25岁考入在上海的持志大学,两年后转入上海中国公学。时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两人因此结下师生之缘。1930年大学毕业后,昔非

  • 标签: 中国公学 毕业纪念刊 文理学院 七言 兴宁县 胡适之
  • 简介:杜甫古诗历来被奉为正宗,享有很高的地位。他的古诗形式严整有致,多为整齐的句式,诗歌换韵比较有规律,韵意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转换关系;其结构章法亦千变万化,尤其是开篇方法不拘一格,行文中又善于综合运用叙议写之法,并借助声韵变化,转接顺逆,展衍铺叙,极尽其妙;其收束结尾也俱出人意表。总的说来,"寓变化于整严之中"是杜甫古诗的突出特点。

  • 标签: 杜甫 七言古诗 形式 章法
  • 简介:包世臣(1775~1855),清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字诚伯,号慎伯,晚号倦翁,别暑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包安吴。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官江西新喻知县,宦游不得志,不久弃官归隐,侨寓江宁(今南京),布衣悠然,以研究学问终其一生。后因避粤乱,逝于途中,享年八十。包氏关心时政,主张抗英。他是大书家邓石如得意门生,尽得邓派真传。

  • 标签: 包世臣 知县 嘉庆 江宁 书法家 诗联